作者: 傅树京 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强校带弱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将强校资源辐射到弱校,采用以强带弱的方式解决弱校问题,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强校“强”的资源主要是良好的文化、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这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信任,所以家长不惜花费重金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如果能够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到强校的这些资源,均衡化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实施“强校带弱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涉及管理、人员和技术等,所以必须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制度保障机制、教师交流激励机制,以及新技术支持机制等。 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制度保障机制 “强校带弱校”主要是在引入基础上的有机结合,弱校引入强校的良好文化、优秀教师、先进技术等,然后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建立热爱本校学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适合本校环境的教育教学技术。这个过程需要强校与弱校共同投入,目标一致地行动。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虽然强校应该帮扶弱校,但是强校也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实体,有规定的教师编制、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有确定的制度规则,首先要做好本校的各种工作,要培养好自己学校的学生,要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要满足社会的期待,尤其是家长的寄托,否则便难以称为强校,也难以帮扶弱校。弱校也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实体,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强校带弱校办法的实施使得其在自己的运行空间和程序中多出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事务,要接待外来人员、要纳入外来事物、要运用外来方法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把强校带弱校的行为建立在民间的一种帮助基础上,还要将之建立在制度保障基础上。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对于帮扶行为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并建立专款制度;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投入,要留有包括教师编制、评职名额、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空间。 建立责任保障机制。要明确强校与弱校各自的责任机制。例如,强校提供什么帮助,如何提供帮助,弱校接受什么帮助,如何接受帮助,在接受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有机的结合等。再如,双方如何建立组织机构,双方如何配备彼此的人员,双方的工作职能与职责等。 建立考评保障机制。把强校帮扶弱校纳入投入和责任制度保障范畴后,还要明确考评内容、确定考评指标、建立考评部门、配备考评人员,设置考评后的反思机制,完善后续的帮扶措施,制订考评后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等。 建立强校带弱校的教师交流激励机制 建立强校与弱校之间教师的双向交流是解决均衡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双向交流,顾名思义是强校教师交流到弱校、弱校教师交流到强校。强校教师到弱校参与弱校的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把强校的优秀文化带到弱校,同时引领弱校教师专业发展。弱校教师到强校,一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向强校的教师学习,二是把强校的优秀文化带回自己学校。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人事管理体制带有强烈的“单位制”,教师的人事关系、工作安排、绩效考评、薪酬待遇、晋级提升、生涯发展等全部在自己工作的学校。“单位制”的特点使得教师们知道所属学校是他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可能伴随他们一生,这所学校与他们是命运共同体。为了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在这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还会制订自己在这个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甚至会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在这所学校的附近。现在要让强校的教师到一所薄弱的学校进行帮扶,在工作条件、发展环境、文化氛围都远差于原有工作单位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实施帮扶行为呢? 教师作为社会人,有社会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经济需要、发展需要等。除了具有一般社会人的特点外,教师群体还对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为看重,如果能够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他们就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进行帮扶,所以要建立教师交流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前往弱校帮扶的教师,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资助,在工作量上给予一定减免,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倾斜。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成就需要得到满足的机会,提供晋升渠道,使帮扶教师把在薄弱学校积累的经验变成一种职业生涯的财富。
文章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glyjyyj.cn/zonghexinwen/2020/0814/515.html
上一篇:创新区域教育,促进内涵发展——社旗县开启区 下一篇:把握课标 研究教材 精准备课--河北石家庄市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