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人说:许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选择退居二线,拿着高工资,在学校里养着。
这个说法似乎已经过时,并不符合当前基层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即使存在,也是极个别现象,或因年龄、身体健康原因,或因学校工作统筹安排的原因等,并非是教师本人的主观愿望。因此可以说,这种说法存在偏见,以偏概全,是对高级教师群体的伤害,也是对社会舆论的误导。
关于“过时”:
教师晋上高级职称后,一部分不在一线主要教学岗位,或从事副科课程教学,或从事学校后勤事务、前勤教学服务性工作等。这种现象曾经出现过,时间大约在1987年开始的教师职称制度正式实施,到2000年前后这期间。主要原因是,那时教师评职称以教龄资历为主,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评上后很快便面临退休,职称也是对他们大半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根据部分教师的年龄、精力、身体状况和教学工作实际,学校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关于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全部纳入社会招聘。大量师范、非师范类毕业生通过正式招考进入教师队伍,学历都在大专、本科或以上,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是今非昔比。这部分教师年轻有为,思想活跃,教学上敢于改革创新,成为中小学一线教学岗位的主力军。在职称晋升中,按照评审条件要求,他们既具备高学历等先天基础优势,又有着教研教改和教学成果贡献等的后发优势。因此,这些青年骨干教师教龄在15年左右,便逐步晋升为高级教师。当地中小学教师中,年龄在40岁左右晋升高级教师的已经不乏其人。高级教师群体呈现低龄化,他们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无论从工作前途考虑,还是从经济收入着想,让他们离开一线教学岗位,除了提拔重用正常调动和主动辞职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于一线岗位:
评定教师职称所界定的一线教育教学岗位,并不单指在学校任语数英理化等主要课程、并且每天上课备课多节、或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还包括以下几类教师:
1、担任或兼任音体美、史地生、劳动技术、社会实践等所谓副科课程教学的教师;
2、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包括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女工等组织中的专兼职教师;
3、从事学校后勤保障供应、师生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为前勤教学提供协助服务工作的教师。
上述人员,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有正式教师编制,同样可以参加教师职称的申报评定,只不过对这些人在评审条件上要求更具体、更严格一些,其中一部分晋升高级难度会更大些。因为在普通中小学中,除了教师职称系列,他们没有更合适的职称系列可评。
此外,从事教育管理指导督导、教学研究机构的人员,只要具有教师身份,同样属于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也可以参评教师职称。如教育督导室、教学研究室等事业单位人员。
关于个别情况:
高级教师不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前面已经提到,仅是个别现象,或因身体健康原因,或是工作总体安排所致。这种现象,不单存在于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在基层机关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中,也经常出现。例如:有的公务员、事业编人员,年龄在男55岁、女50岁之后,便退居二线,或灵活上下班等。
综上所述,目前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绝大部分都在一线教育教学岗位上。“许多教师晋上高级职称就选择退居二线,拿着高工资,在学校里养着”,这个说法过于夸大其词,不符合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应当予以澄清。
文章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jxglyjyyj.cn/zonghexinwen/2020/0916/636.html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投稿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编辑部|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版面费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